时间:2023-04-08 06:56:37 | 浏览:1314
刻有“长白山人参”的一方石碑近日在吉林长白山区被发现。专家认为,这块石碑对长白山历史文化特别是人参文化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据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馆员徐廷介绍,今年7月,他们在长白山北麓发现一方石碑。碑的正面纵向阴刻“長白山人㕘”五字,汉字楷书,字体工整。背面墨书两字,漫漶不清,已无法辨认。碑中繁体字“長”和“叅”的简体为“长”和“参”。结合石碑形态、字体特征以及伴出文化遗物推测,考古专家判断“长白山人参”石碑的竖立年代不早于金代晚期,最晚可能到民国时期。
在长白山北麓出土的“长白山人参”石碑(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提供)
据介绍,这方石碑为白色大理石质,通体高88厘米。碑体呈长方形,碑首为方首,上部略宽,下部稍微束窄。宽50至45厘米,厚度在11至13厘米之间。底部两端为直角,底部中间有榫头,呈梯形,高度为10厘米,原应有碑座。
6月17日,当地村民在修建“药水泉”水井排水沟的过程中在附近发现了一块石碑,石碑大部埋藏于地下,仅露出“長”字。安图县文物管理所接到报告后立即派专人对石碑发现地点进行了看管,并上报给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受连续阴雨天气影响,7月2日,在安图县文管所所长金哲陪同下,省文物考古所徐廷、石玉鑫进行了现场调查。
徐廷说,这方石碑地点在安图县两江镇白河村西南约520米的山脚下,发现时其大部分埋于地下,地下积水严重,未见明显的文化堆积。同时在淤泥中发现了部分青砖,青砖多呈长方形,宽度一般在15厘米左右,有的上面还见有手印痕迹,专家推测应为碑座的砌砖。
与“长白山人参”石碑一起出土的青砖块(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提供)
据有关专家介绍,长白山地区是我国野生人参主要产地,历史上人参就是东北地区向中原地区进贡、交易的重要物产。考古专家走访附近村民得知,石碑发现地附近曾经挖掘到过野山参,现在周边仍有山参分布,推测石碑应与长白山人参采挖纪念或交易活动有关。
“长白山人参”碑发现于长白山北麓,东南距金代长白山神庙遗址14公里,南距长白山天池61公里。长白山人参是吉林省特产,也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2002年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吉林长白山人参”实施原产地域产品保护。“长白山人参”碑是人参文化的历史见证,对助力吉林人参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021年8月6日,曹保明(右)在“长白山人参”碑出土地点考察
为什么会在长白山深山老林里出现“长白山人参”石碑呢?石碑到底是什么人立的?
为解开这个谜,8月6日至7日,我国著名东北民俗专家、原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曹保明第一时间赶到石碑发现地考察。经调查当地村民并与多位人参专家、书法家交流,他认为,“长白山人参”石碑应该是清代中晚期或民国时朝在该地发现较大野山参之后,朝廷官员或当地行帮“古洞河会所”勒石以记。
“长白山人参”碑发现地在距离两江镇白河村白河屯16公里处的西山下一片非常隐蔽的峡谷当中。两江是长白山腹地的一处古镇,因发源于长白山天池的头道松花江与富尔江在此交汇而得名。曹保明说,由于两江之地水丰林深,资源充足,自古这里就是重要的水陆交通要道,过去集中居住和生活着伐木、淘金、挖参、采药、狩猎等特产采集和交易活动。
长白山野生人参(资料照片) 周长庆摄
曹保明在考察中发现,“西山”其实是头道松花江的堤岸,由于河水从上游冲击而下,落差大,河堤岸形成了巨型岩崖,而岩崖背后就是这个发现“长白山人参”石碑的峡谷,村里人叫“西山峡谷”。由于平时岩崖挡住了阳光,就是大白天,这里也显得阴暗。考察时他看到有蛇出没在草丛中和石头上。
西山右侧有一个高顶子山,白河村老户潘忠志介绍说,山上有一个山洞,里边曾经有老道或“老冬狗子”(长白山里从事挖参、采药、狩猎的老人)居住。西山根儿和山洞顶子下是一个三角峡谷,一条硫磺泉水小河流过,水的右岸处,便是“长白山人参”石碑安放处。
吉林省安图县两江镇白河村农民潘忠志从小就见过这块石碑 曹保明摄
49岁的潘忠志说,他从小到山里干活,常看到这个石碑,但碑只有上半部露于地表,“长白山”三字可见,他不知道下边还有“人参”二字。他的老家在河南南阳,清代道光年间太爷“闯关东”来到长白山里的白河村落户。据过世的爷爷潘光明和如今已80岁的父亲潘兴军讲过,当年这个山沟里有许多“放山”(挖人参)的人,曾有一个朴姓老人挖到一棵“大棒棰”(野山参),有官员听说后立碑以记。但究竟是什么官员,爷爷和父亲都说不清楚了。
经曹保明反复追问,潘忠志回忆起两个说法:一是当地“人参会所”的官员;二是朝廷来两江采办松花砚的官员。据了解。当地有一座“砥石山”,产松花石,清代皇帝曾派人到这里采挖松花石以制作御用“松花砚”。至今山里还可见松花石“老坑”。
曹保明说,1992年拍摄大型电视人文纪录片《松花江日记》时,他作为策划人之一与制片人刘延滨在安图县两江镇西江屯也听一个姓于的老大爷说过采办松花石的官员勒石纪念发现大山参的事,这与潘忠志的说法相近。
据“中国人参之乡”吉林省抚松县人参专家阚世良推断,“长白山人参”这种直白叫法,民间并不流行,这可能是一些民间行帮为了提升两江一带知名度,请来当地会书法的文人或道士书写而留下来的。关于是什么帮会所为,蒋成义、孙正刚、阚世良等书法家、人参专家认为是“古洞河会所”行帮的可能性大。
长白山野生人参(资料照片) 周长庆摄
曹保明说,清代“古洞河会所”管辖地理范围包括两江一带,清代、民国时期这里的淘金、木帮都很出名,所以很需要对人参知名度的提升,在这样的范围里进行碑的竖立,当地村民如潘忠志的爷爷、太爷,也会把他们当做“官员”。而“古洞河会所”兴隆时期是清代中晚期,这也从另一角度证明此碑所立时间不早于清朝中晚期。但具体定论,还有待专家进一步考证研究。(记者周长庆)
来源: 新华社
刻有“长白山人参”的一方石碑近日在吉林长白山区被发现。专家认为,这块石碑对长白山历史文化特别是人参文化研究具有重要价值。据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馆员徐廷介绍,今年7月,他们在长白山北麓发现一方石碑。碑的正面纵向阴刻“長白山人㕘”五字,汉字楷书
吉林省长白山人参推介会签约仪式。 延边州委宣传部供图中新网北京3月14日电 (记者 郭佳)吉林省长白山人参推介会14日在北京举行。吉林省副省长韩福春介绍,随着大健康理念深入人心,人们对人参药用、食用和保健价值也有了更多了解,人参产业迎来新的
作者:大菊说说这次旅行2016年7月12-17日,北京-长春-白山市-长白山-长春-沈阳-北京费用:夏季长白山经济自驾游,人均2500,两次上长白山的门票略贵租车:长春站租车,一嗨租车,桑塔纳,4天一共560老规矩,我不p图,所见即所得,把
长白山除了看天池,还能干什么?一次深入池西原始森林挖野人参的经历,让我颇有收获。这不仅是与自然的相处,也是从自然中得到一些感悟。长白山,作为中华名山之一,是吉林之旅一定不能错过的地方。长白山天池更是成为许多人争相打卡的胜地。那里一直传说着天
吉林会计实操培训机构推荐。会计实操培训机构推荐。在吉林学会计实操一定要了解的会计培训学校。校区分布于昌邑区,在课程设置方面,内容紧贴企业需求,从基础入门,由浅入深,系统化指导。会计实操课程包括出纳实操、会计实操、税务申报、经理人会计等模块。
40年前,一株价值200万的野山参现身吉林长白山,重超9两。在开挖之前却忽然天降异象,雷声滚滚,大雨倾盆。万物皆有灵,难道这株野山参有神奇的力量吗?价值极高的人参,却有着致命缺陷野山参的样子像个娃娃,是一种富有灵性的植物。大自然滋养孕育一株
其实说人参还跟不上萝卜,只是你对人参不了解。大家都知道人参的主产区在吉林省,但是不知道人参分很多种。一说到这有些人就好说了,不就是西洋参和人参吗?其实西洋参不是传统意义的人参,今天我要教大家的是分辨长白山人参。人参分很多种,主要是种植和传播
人参是五加科、人参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植物高约60厘米,根茎短,主根纺锤形。种子肾形,乳白色,依靠种子繁殖。人参主要分布于中国、俄罗斯和朝鲜,在中国主要分布于辽宁东部、吉林东半部和黑龙江东部。一般生于海拔数百米的落叶阔叶林或针叶阔叶混交林下。
人参的纹作为人参鉴别技术的核心要素之一,在人参外观形态特征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区别纯野山参,野山参,移山参的最主要特征之一,野生人参的纹是人工种植人参最难复制和模仿的,同时人参的纹在人参的各个部位特征中也是最难形成的,而且最终形成稳定的
摘要:说起人参这个药材,相信大家一定很熟悉,目前最有名气的应该就是长白山人参了,长白山的人参一共分为生晒参、白干参、野山参、红参等多个种类,今天我们来了解下人参。人参一直是我国中医传统的名贵药材,甚至在一些小说中将其神化,其实人参分为很多品
人参是珍贵的滋补佳品,百年长白山野山参更是稀有之物,是人参家族中的名贵珍品! 一说到野山参,大家脑海里浮现的关键词就是“吊命” “回阳”“起死回生”,其实,野山参的价值远远不止这些,野山参还具有提高免疫力、强精健体、延缓衰老、益寿延年等功效
长白山灵芝是多孔菌科类植物,在灵芝分类里属于赤芝,因其生长在长白山中的柞木(又称:柞栎或蒙栎)上而得名。子实体为一年生,木栓质,形状不规则,味奇苦,性平,无毒那究竟什么样的灵芝才是野生的 什么样的才是种植的呢?看看是不觉得野生的怎么长的这么
9月25日,在吉林省白山市靖宇县龙泉镇大北山村,靖宇县宇月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农民高秀虎在整理灵芝孢子粉收集袋。 吉林省白山市靖宇县龙泉镇大北山村地处长白山脚下,山地多耕地少,农民增收缓慢。 近年来,在村党支部和驻村工作队的带领下,大北山村农
每经记者:杨卉 每经编辑:张海妮4月19日晚,长白山(SH603099,股价10.21元,市值27.23亿元)发布了2022年年报:去年实现营业收入1.95亿元,同比增长1.10%;亏损5738.56万元,亏损金额较上年同期略有增加。其中,